本文歡迎各位分享「連結」,無須告知。
但嚴禁轉載、複製貼上重組內容文字等,即使註明出處也不行。
Hi 大家好久不見啾咪(裝什麼可愛!)
因為老娘身邊的朋友都知道我是音樂劇魔人,最近又有很多朋友要去歐洲玩耍、念書,所以大家有時會來問老娘的意見──倫敦有那麼多音樂劇選擇,到底該選哪一部呢?
由於每個人去英國玩都會來問我一次,倫敦又幾乎是台灣人去歐洲必去的城市,老娘實在是重複回應到有些乏了(甄嬛式拈護甲)
索性乾脆把它打成文章方便老娘日後直接丟連結一勞永逸。
以下就跟據「我自身的經驗和喜好」做整理與介紹,
因為老娘最近較頻繁造訪倫敦故以倫敦的觀賞經驗為主,但倫敦、紐約百老匯的戲劇經常相通,所以要前往百老匯的朋友亦可參考。
首先是大家很關心的購票。
總之購票方式大概就是三種:
線上買,可以去售票網站或各音樂劇官網提供的(通常為避免壟斷嫌疑會有兩家以上)特約售票網購票,多半會有1~2鎊的手續費。
線上買可以選擇將票寄到你家(海外可)或在當地的住宿處(請先跟飯店/民宿方聯絡好,確定人家願意幫你代收再選這個服務。不然你已經買了才發現住處不願意幫你收件,你自己麻煩、對供應住宿的業者也有點失禮)。不過選擇這兩種方式通常會被收取郵資,而且英國郵局又慢又ㄎㄧㄤ,為了避免發生寄丟或人已經離開台灣票才寄到你家的情況,老娘強力推薦選擇「現場取票」的選項(多為免費),這樣只要再開演前持信用卡、身分證明文件(護照/居留證等)、事前印下的紙本購票證明,提早到現場可以直接領票進場了,不用花額外郵資、也不怕自己把票弄丟。但是使用這種服務的人很多,所以開演前的取票人龍非常可觀,建議至少提早15分鐘到場較為保險。
剩下的因為老娘懶,所以沒有打算做「如何線上購票」的教學。這個部分只要按照網站上的指示一步一步點選,應該都是沒有問題的。若對自己的英文比較沒有自信的話,網路上也有很多手把手教大家訂票的遊記/攻略可以搜尋。
去各劇院直營售票亭直購。倫敦、百老匯的音樂劇團通常都是跟一個劇院簽5年以上的包場長約,所以每一部劇就是固定在同一個地方演。這些劇院內部雖然每天只有演出前後會開放入場,但劇院附設的直營售票亭卻是每天10am後就會營業售票。如果你已經鎖定要看哪一部劇,但又不想線上買,直購就是你的最佳選擇。在直營售票亭購票最棒的好處是通常不會有手續費,並且可以用很低的價格買到當日特惠票day ticket(文末有當日票購買經驗分享)。
在Piccadilly Circus或科芬園等觀光區的售票亭買,它們通常標榜買「當日票」會提供獨家超低優惠價,但其實只要是當日有優惠的票,去哪裡買都差不多是那個價,跟他們買還會被收相對高額(部分高達票價15%)的手續費,所以並不真的划算。
這種基本上就是在賺沒有做功課的觀光客的錢的(我高中去的時候就被他們賺走超多錢的嗚嗚),只適合已經到當地臨時想看音樂劇,但不知道哪一部現在還有位子所以無法鎖定、直接去單一戲院買的遊客圖方便。
不過請注意,到這種售票亭最好還是趁排隊時觀察一下旁邊的海報,抱點佛腳看有哪些劇可選、在心中列出想看的幾部劇的順位。老娘看過比較沒耐心的店員(這工作很繁瑣、薪水不高又常碰到很灰的遊客,所以大部分的櫃員都有點職業倦怠)碰到英文不輪轉的遊客想了一下還沒決定,就叫他想好再重新排隊,直接開始招呼下一位XDD
再來是座位。
一般而言,老娘是建議「既然已經花錢進場了,就坐好一點的位子」。
在經濟情況許可的情形下,坐在一樓越前面、中間當然能夠看得越清楚。(坐在二樓都在看演員的髮旋,排舞整體畫面的成現也歪到崩壞了,不推。)
各個劇院的座椅配置不一,所以老娘無法以自己的經驗告訴大家哪一部劇買哪個位子好。
不過通常較新的劇,官網上會提供 seatplan (座位視野預想),他們會在各個座位上往舞台排照然後上傳到網站上(真的每個位子都有喔),讓觀眾在買票前點選參考視野情況。依老娘的經驗,這是非常準的,照片上感受到的仰角、遠近跟實際體驗並無差別。
如果是比較老(ㄉㄚˋ)牌的劇種可能就沒有這麼貼心的服務,這時候大家可以上Seatplan這個網站(類似飛機座位網站Seatguru的戲院版)搜尋網友對各個位置的文字評價,不過資料不一定齊全,每個人感受不一、評價也不一定準確。
如果你是一個人去看或是同行的人願意拆開來坐的話,前排中間最貴、第二貴的票區常常因為其他團體訂票的位子銜接問題而有落單的位置,這些座位會被售票網以非常低的價格拋售,老娘就因此用42鎊買過原價105鎊的好位子,視野佳又遠近適中,是個撿便宜的好方法♥
接著是最重要的音樂劇個別介紹部分,
老娘這幾年來收集了總共9部倫敦、百老匯舞台劇(在倫敦老娘可以每天吃超市一鎊的噁心麵包果腹,但不能不看音樂劇!)(價值觀扭曲)
以下先就我看過的作介紹,最後再介紹我沒看過但我/大家可能有興趣的。
老娘實際看過的(部分於紐約百老匯觀賞,部分可能已停演,請依個別官網公告為準):
- Les Misérables悲慘世界
這部真的是我心中的音樂劇之王,不論舞台機關、劇情深度和演員唱功都是一等一的上盛之選。看過音樂劇版本的人都對「大家對電影版讚不絕口」這件事感到不可思議,老娘個人認為音樂劇在演員歌喉、呈現上都比電影版優秀許多。因為這部太夯而且卡斯、舞台都是重金打造的,所以幾乎不特價。
這部主題比較嚴肅,所以進戲院容易想睡覺的人可能要考慮一下。另外,這部是有名的「從頭唱到尾」音樂劇,所有台詞都是用唱的方式呈現(沒有任何念白),而且台詞的英文會稍微深一點,如果對自己英語聽力有擔憂的人要權衡一下再買票。不過若是已經看過電影版且不要求要完全理解歌詞內容的人,就別考慮了衝吧。
- Wicked女巫前傳
這部是老娘唯二二刷的音樂劇,太好看了。劇情是在講《綠野仙蹤》裡綠色壞女巫和白色好女巫年輕時的故事,某報影評表示它是「一個學會愛、友情、成長的故事」,原著的作者非常巧妙地融合了大家都熟悉的童話故事並將之翻案,人情世故的現實與戲劇性完美平衡,是很適合年輕人看的作品。
這部戲很大的另一個優點是每一首歌曲都非常非常非常好聽,被美劇Glee翻唱的名曲Defying Gravity就是這部劇最有名的歌,因為歌詞內容的相似性而被稱為Let It Go姐妹作/原型。這部劇在紐約的最初版卡斯,就是由Elsa的配音/歌手Idina Menzel飾演,Idina也是藉由這部劇奠定她在歌壇的地位與人氣,這部劇的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
如果是一群對歐美流行歌、文化熟悉的年輕朋友的話,老娘認為這部拒絕對是首選。這部劇還有當日、學生票的優惠,詳情載於文末。
- Matilda小魔女
這部劇大概是老娘看過的幾部音樂劇中最完美的平衡了「童趣」與「深度」的作品了。故事敘述一個有魔法但被家人虐待、在學校被霸凌的小女孩,遇上好老師Miss Honey的經過,原著是每一個美國小孩都會看過的經典讀物,也有一部改編的老電影。劇中的老師Miss Honey還蟬聯「美國青少年最想要的導師」排行榜冠軍許多年,這樣大家應該對這部劇的感人程度有感了吧,哈哈。
這部最大的特色就是啟用大量實力不輸大人的兒童演員,也有十分繽紛炫麗的特效、舞台、機關,雖然以非常童趣的方式呈現,但劇情內容發人深省、師生之情令人動容(老娘私以為非常適合特教、幼教專業的人觀賞),即使大人看也絕無冷場。
比較麻煩的是,童趣主題使然,這部戲的觀眾以孩子為主,所以在觀賞圖中可能會有小朋友忍不住說話的情形發生,戲院為了體恤小朋友身高的困擾會免費提供坐墊,所以也會有孩子用三個坐墊把自己墊得比大人還高而檔到後面觀眾視野的問題。如果可以接受這種狀況的話,這部劇絕對是帶小孩的家庭觀賞的首選,小朋友看得開心,大人也不無聊。
- The Lion King獅子王
這部氣勢長虹的迪士尼音樂劇應該不用我多作介紹了,劇情內容大家都知道。老娘覺得它最大的看點的是演員模仿動物的身段,有的角色是由演員帶頭飾或化妝、用肢體動作揣摩動物的形像,有的角色則是由演員躲在大型布偶後面操弄,但卻不會讓觀眾感到突兀,十分高招。
因為大家都對迪士尼版的電影十分熟悉,所以在劇情的理解上比較不會受英文聽力的程度影響,也是我會推薦身邊的朋友觀賞的一大理由。
※老娘不劇透內行小提醒:建議購買一樓靠走道的位置,開場有驚喜!
- Phantom of The Opera歌劇魅影
這部也是經典中的經典,應該不用老娘再多介紹了吧。
這部是老娘另一部有二刷的音樂劇,第一次是在很小的時候在紐約看的,第二次是高中時基於「挽回一點對經典作的記憶」的心態在倫敦看的。長大之後再看,覺得有點失望,除了劇情「太經典」(我個人認為有點八點檔……)讓我有點不耐之外,這部超過30年的老劇被大家盛傳吹捧已久的「機關」在花招百出的後浪中已經不稀奇、甚至有點過時了。
因為是經典作,所以這部戲也很跩地不常特價。如果進場觀賞,應該是基於「朝聖經典」的心情吧,至於實際上有沒有那麼好,在比較過其他許多新劇後,老娘覺得有點難說XDDD
- Beauty & The Beast美女與野獸
這部劇是老娘很小的時候在紐約看的,現在極有可能已經停演了,至少倫敦是沒有演出的。
這就是一部非常「基本款」的百老匯音樂劇,因為是年代久遠、迪士尼和百老匯劇團首次合作的戲劇,所以它的舞台、劇情、機關呈現跟其他劇比起來已經沒有特別之處可言了。不過也因此,如果大家想看的是老式、復古的百老匯風華(康康舞、華麗但不新穎的舞台、燈光機關)的話,還是值得進場的。
- Once曾經,愛是唯一
疑似已因為票房不佳而停演。
改編自同名音樂電影(《曼哈頓戀習曲Begin Again》導演的成名作),雖然音樂劇的名氣不響亮,不過老娘其實滿喜歡的。歌曲深情好聽,舞台沒有機關,雖然呈現簡單卻十分有巧思──開演前十五分鐘,演員會在裝飾成酒吧的舞台上接受觀眾的點酒並演奏愛爾蘭音樂(劇情場景設定在愛爾蘭),上台點酒的觀眾可以向真的在酒吧裡一樣,在台上邊看演員演奏邊喝酒,直到正式開演才回到座位,十分特別。開演後,許多舞蹈動作也和一般的音樂劇非常不同,經常有演員站到道具桌子、吧台上跳舞的場景。
總而言之,這不是一部「正常」的音樂劇,不論舞台、曲風(偏向流行樂)、舞蹈和呈現都十分「出格」,所以它並不是一部適合「想體驗傳統歐美劇場風格」的觀眾的入門作,但卻很適合已經對劇場熟悉、想求新意的人觀賞。
- Aladdin阿拉丁
這部迪士尼音樂劇中算是比較新的劇目,不過老娘看了還滿失望的。劇情結構比電影原作鬆散許多,機關、舞蹈雖然華麗但並不特別、新穎(不會像Matilda讓人有「哇~怎麼辦到的」的驚豔感),唯一的亮點大概是男女主角唱A Whole New World時的星空魔毯場景吧。
另外,不知道是不是老娘運氣不好遇到了比較差的卡斯,老娘那場的男女主角唱功都有待加強,尤其是演茉莉公主的演員讓我有一種「硬要讓嗓音柔和,反而撐不住氣、氣若游絲」的失望感。整部劇吸睛的角色、厲害的演員大概只有精靈了,無奈他的角色設定雖然搞笑但不太唱歌,音樂劇版的焦點分配又比電影版更不平衡地集中在他身上,導致音樂劇猶如精靈的個人脫口秀。問題是老娘是花錢進場看音樂劇唱歌跳舞的啊,如果要看精靈說學逗唱我幹嘛不在台灣看相聲或康熙來了就好。
總之,這部劇老娘只推薦給聽得懂英文笑話、不要求劇情有層次、想輕鬆笑笑的家長帶低年齡的小朋友觀賞。
- Warhorse戰馬
改編自史蒂芬史畢博的知名戰爭電影(BC、抖森有參演),因為歌唱成分低,較偏向舞台劇而非音樂劇。
全劇的亮點在演員對主要角色──馬的操控。劇中的馬是一個關節可移動的巨型中空馬骨架,並由壓根沒打算把自己藏起來的演員在馬後操控。一開始雖然看起來很突兀,但他們優秀的操控技巧會讓觀眾漸漸無視操控者,反而讓人覺得那匹馬的動作十分精細、栩栩如生。
劇情內容牽涉二戰而相對枯燥,台詞也因這樣的設定而會出現少量法語、德語。對歐語和歐洲戰爭歷史不瞭解的觀眾而言,看這部極有可能睡著。
以上,
個人喜歡程度前五名(不含還沒實際看過的):
Les Misérables>Wicked>Matilda=The Lion King>Phantom of The Opera
接著是老娘沒實際看過,未來計畫要看或大家可能想看的劇種:
- The Cursed Child被詛咒的孩子
堪稱是目前全世界最難搶票的音樂劇,《哈利波特》系列的後傳。這部音樂劇分為上下兩集演出,一星期中有幾天是上下集在同一天的下午、晚上演完(中間會有時間給觀眾去吃飯、休息),有幾天是分成兩天在連續兩晚中演完。購票時請注意自己買的是上集還是下集、是否兩集都有買到,還有時段是否正確。
因為票實在太難搶,所以建議大家選擇淡季(=非寒暑假、當地國定假日的平日)的場次購買,若想要的日期搶不到,每周五官網會抽出數十位幸運兒,讓他們以99鎊的價格購買未來一周部分場次的保留票(聽說位置不錯,但99鎊會高於該同區普通票的價格),意者請見官網。
紐約百老匯近期內也會引進本劇。
- Hamilton漢密爾頓
這幾年在英國最夯的劇是《被詛咒的孩子》,在紐約則是這部Hamilton。獲獎無數、一票難求(現在美國的票已經賣到半年後了!)的這部劇講的是美國開國元勳漢密爾頓的故事,雖然有點諷刺,不過老娘今年中去倫敦時已經看到劇院施工coming soon的招牌了,近期內去倫敦也能看到這部夯劇囉~
- The Book of Mormon摩門之書
看劇名就知道是很宗教有關的劇。在《被詛咒的孩子》出線前,最一票難求的音樂劇就是他,提前幾個月定都還不一定有票。不過老娘自己因為擔心對宗教的故事/歷史和宗教英文術語不熟,會無法理解劇情,所以一直不敢嘗試。
- Mamma Mia! 媽媽咪呀
歌曲很好聽,不過看過電影的人都知道它地劇情結購滿鬆散又不合理的,就是一部為了把ABBA的名曲全部塞進一部音樂據理而硬湊出來的劇本。不過歌曲傳唱度很高、琅琅上口,聽說舞蹈畫面也很豐富,所以非常適合對劇情不要求,或帶對英文不太有把握的長輩(畢竟都是他們那個年代很紅的歌)的觀眾欣賞。
- Billy Elliot舞動人生
劇情內容和同/知名電影《舞動人生》相同,據說舞蹈很精彩。不過它所在的戲院距離其他戲院的聚集區稍遠。
總結所有老娘看過、沒看過的劇種,綜合流行、經典、容易理解程度、大眾化,我個人想推薦給「對音樂劇沒有概念但想試試看的台灣人」的前幾名:
Les Miserables>Wicked=The Lion King>The Cursed Child>Phantom of The Opera=Mamma Mia!
(這個榜單是老娘根據「一般台灣人知道、有興趣」的劇種挑選的。看老娘的喜好排行就知道,有些老娘很喜歡/特別適合某個族群的作品卻沒有入這個榜,它們還是很值得看的,只是對一般台灣觀眾而言詢問度比較不高。看了上面介紹而對個別劇目有興趣的人,請還是放心的進場觀賞吧!)
※《鐘樓怪人》和《羅密歐與茱麗葉》目前在倫敦是沒有演出的!雖然我也不是很確定,但這兩部貌似是法國的劇,大家不要搞錯囉(被問很多次XDD)~
最後,要跟大家分享老娘買Wicked當日特惠票的實際經驗。
各劇不一定有當日票優惠,就是有此優惠,規定也不盡相同,
因此以下資訊僅適用於Wicked,想買其他劇目優惠票的讀者可以當作參考,實際狀況請各位以各劇官網為主:
Wicked有兩種29.5鎊的當日特價票,都限開演當天在劇院售票亭發售(售票亭10am開始營業)。
第一種是day ticket, 因為劇場前兩排的位置處於一個「靠舞台太近要仰頭但確實還是好位子」不知道該賣貴還是賣便宜的尷尬狀態,所以劇院事前售票都只會從第三排(也就是c排)開始賣,前面兩排保留到開演當天早上再低價販售讓粉絲搶,具話題性又可以舒緩旺季大家搶不到票的怨氣。
第二種是concession/ student ticket,同樣是開演當天販售,但只在day tickets都賣完後才開賣。均一價29.5鎊可以買到當天「現存最好的位置」。
這個就比較玄、比較看運氣,因為同樣29鎊,現存最好的位置可能在第五六排中間(很好的位置,遠近適中、視野良好完整)也可能到二樓dress circle去了,
也就是說concession tickets的位置可能比day tickets好(因為沒那麼近)也可能比較差(因為太遠)。
不過同樣七早八早去排隊,你無法預測10點開賣輪到你的時候你會買到day還是concession tickets,也不知當天concession現存最好的座位到底好還是不好,
所以老娘還是建議不要賭concession,早一點去排隊買day tickets至少不會差到哪裡去,萬一輪到你時day tickets賣完了,搞不好concession位子還是很好。
我這次是淡季到訪,早上7:05一下飛機過完海關就搭火車直奔市中心,到售票亭時8:30前面已經排了十個人。
不過倫敦音樂劇每周都會有幾天是下午和晚上連兩場演出的,這樣分散大家買的目標可以相對撿到比較好的位置,如果像我這次專門為了去看劇沒有在乎觀光,就可以選比較不那麼熱門的下午場,我排第11個,還是拿到了A21(第一排第二中間的位子),雖然靠太近要仰著頭看(但不會到在電影院第一排那樣會不舒服的程度),但演員的表情和戲服的細節都看得很清楚,甚至連主演的眼影怎麼畫的都可以稍微觀察到,俗又大碗。
以上,超詳盡的音樂劇攻略分享給大家。
因為這些已經是老娘傾盡對音樂劇所知經驗、毫無保留的分享了,所以就算你看完了這篇還是不懂,老娘也無能為力。
有任何問題,請大家還是去爬別的文吧,老娘最近不常檢查這個部落格的留言,若是發問等到老娘注意到大概海已枯、石已爛,我們就不要彼此耽誤了(負心和語氣)。
祝各位看戲愉快、搶到便宜位置又好的票。